檢查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熱門健檢項目,但衍生結節和癌症分不清的焦慮;成大醫院一般內科醫師蔡昇翰今天說,不建議沒有菸害、職業因素、肺疾等危險因子民眾用這方式篩檢。

蔡昇翰指出,肺癌堪稱癌症的第一殺手,台灣2015年新增加肺癌個案約1萬3000人,同年肺癌死亡人數近9200人,引起關注。

肺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,當病發求醫時,逾半數已是末期(第四期),治療效果大多不好,5年存活率也只有5%;若在第一期發現,5年存活率能提升到6成。

蔡昇翰表示,過去肺癌篩檢主要是胸部X光,但因解析度低,腫瘤需要0.9公分至1公分,才容易檢出,也有許多腫瘤躲在X光的死角,不易被看到;另有研究指出,8成至9成的肺癌,無法在第一次X光檢查被檢出。

他說,2011年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,在有較高肺癌發生風險的55歲至74歲重度吸菸者族群身上,若每年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連續3年,後續平均追蹤6年半,與胸部X光的篩檢方式比較,能減少20%的肺癌死亡率及6.47%的全死因死亡率。

蔡昇翰說,低劑量電腦斷層是電腦斷層的一種,但輻射劑量較低,約一般電腦斷層的1/6,因肺部有空氣做活動假牙對比,仍能清楚顯示肺部結構,可取代一般電腦斷層掃描,成為熱門的健檢項目。

只有牙醫能夠發現牙周病的早期症狀,但隨著病情發展,其他症狀會慢慢顯現。這些症狀包括:
• 牙齦紅腫疼痛
• 刷牙或使用牙線時齒齦出血
• 牙齒偏移或鬆動
• 牙齒與牙齦之間有膿液
• 口臭不能消除
• 因為牙齦退縮,牙齒顯得更長
• 牙齦與牙齒分離
• 牙齒咬合方式發生變化
• 部分假牙的配合出現變化

不過,蔡昇翰提醒,低劑量電腦斷層也可能帶來後續風險,例如過度診斷,有臨床研究認為,3成至5成的一般受檢者,會被檢查出有肺結節,但結節者中真正肺癌比例不到5%。

蔡昇翰指出,經濟能力許可的人,是可以自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,一旦被發現有肺結節,多數無法直接判斷良性或惡性,若接受後續追蹤,甚至侵入性檢查(切片或開刀),可能造成牙周病治療方式氣胸或血胸等嚴重併發症。

他認為,有些腫瘤生長緩慢,可能長期在體內相安無事,也不影響壽命,卻因篩檢出結節,讓病人可能接受後續手術及麻醉風險,除耗費時間,費用也可觀,病人也會承受不安焦慮的心理壓力,及增加輻射暴露的風險。

蔡昇翰認為,低劑量電腦斷層雖可降低高風險群的肺癌死亡率,但對非高風險或其他風險者,如有家族史或空氣汙染接觸,仍未有足夠證據的牙周病治療支持,目前台灣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」,不建議沒有危險因子民眾進行篩檢。

30歲後,隨著年齡增加,骨密度逐漸走下坡,也會反應到牙齒上。到中年後牙槽骨變得不堅固,出現鬆動、脫落現象。美國研究指出,停經後婦女如果罹患骨質疏鬆症,下顎骨的骨質密度比正常婦女低很多,且掉牙也較多;日本研究也發現,牙周健康的停經婦女,其腰椎骨質密度較強。提醒停經後婦女,不僅要關心骨質流失,也要特別留意牙齒的健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lvinnhk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